1、咸湯面
咸湯面,是銅川耀州區特有的傳統小吃,咸辣出頭,筋韌爽口。碗內生姜黃、蔥韭綠、油辣紅、豆腐白,色鮮而合諧,食后余香盈口,周身微汗,使人食欲大振,頓覺輕爽。清早食用一碗,日久能暖胃活血,有食療之功效。解放初期,著名作家老舍路經耀縣,品嘗后欣然題詞稱贊:“小小耀縣,也有北京的飯館”,在他的新詩集 · 老舍 · 劍北篇 西安——中部曾這樣描述“小小的耀縣,卻有北平的飯館,操著官話的老板,風雅的把賣酒賣飯,叫作文化宣傳!”前些天在耀州區吃過一碗咸湯面,咸湯面湯咸,微辣,我的感覺面有些微黃,中間有細微的小槽,似乎用竹簽子壓過,面筋韌爽口,豆腐也許在原湯中侵泡已久,微泛醬油之色,咬一口中間嫩白,口有余香。
2、窩窩面
窩窩面,是耀州區的第二種特色小吃,始于清道光年間,距今已有100多年。凡是品嘗過銅川耀州窩窩面的人,都為它豐富的原料、特殊的風味、考究的技術、精細的刀工而贊不絕口。許多人都以游覽藥王山、品嘗窩窩面為快事。許多年來,耀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“天下美味都吃遍,首推耀州窩窩面”。 窩窩面有些地方又叫貓耳朵,因為它小如小拇指,形狀如貓耳,上面有花紋,面自然筋道,同時不同的佐料也為面色增添許多特色。
3、雪花糖
雪花糖,是耀州區的一個特產,據說每年入冬雪花飄落時開始生產,因其糖塊顏色白亮,牙咬糖塊時,糖渣紛落,宛如飄雪,故名雪花糖,俗稱渣子糖,是當地傳統食品。但是在銅川商場里卻很難見到這樣的食品,不知為何。
4、攪團
攪團,是陜西人喜歡吃的一種小吃,用玉米等雜糧做成。先將水燒開,再把玉米或其它雜糧細細撒入開水中,邊撒邊攪,用溫火熬煮,待結成團狀即成。吃時先在碗中盛入清湯臊子,調入油潑辣子、鹽等佐料,再把攪團放在碗中,用筷子把攪團夾成小塊,在碗里清湯臊子中浸泡入,常見的有漿水、素菜、葷菜三種。四季皆宜,夏季食之最佳。而現在街上買的攪團一般都是攪團出鍋后用模具成型涼涼的半成品,吃的時候將伴有佐料的湯燒熱,然后將攪團的半成品切塊加熱,風味別具一格.
5、豆子面
豆子面,銅川豆子面是一種吃豆見豆的面食。它是先將黃豆、紅豆、綠豆、黑豆、豌豆等多種豆子熬制成豆湯,再下入面條煮燴而成。這樣做出來的豆子面,既避免了雜面入口傷喉的不適感,又因有各種豆類的摻合增加了面條的風味。面滑豆香,湯爽味美。
6、宜君老豆腐
老豆腐選料較為嚴格。雜豆,酶豆,癟豆全部篩選掉,剩下的純正黃豆用水洗凈,經石磨粉碎后,去掉豆皮,開始磨漿。其他的工藝和制豆腐相似。盛豆腐的大罐用棉布包裹,即使在冬天,老豆腐也是熱乎乎的。其次,碗里的佐料也很講究,如小磨香油,芝麻醬,蒜泥,辣椒油,鹽水,醬油,醋等吃起來清香可口很有滋味。
7、驢蹄子面
驢蹄子面,據說起源于50年代困難時期,農人忙于農活,無暇做飯,于是用玉米面和硬,直接用刀切成面片下鍋。既省時,吃了也頂饑。后來這一食品便流傳下來,如今生活水品提高了,則換成了白面制作,面更筋道,配上精心調制的臊子,味道更是引得人口水直流。
8、漏魚魚
將綠豆粉和白薯粉混合的淀粉,用溫水稀釋倒入沸水鍋攪煮成粉粥,舀入漏盆或漏勺中漏入涼水中冷卻凝固,撈出裝碗加熱酸菜調味料,也可直接加醬油、醋等調味料涼吃。形如小魚,青白發亮,質有彈性。有香、鮮、酸、辣、咸等多種味道,風味獨特。
9、饸饹
饸饹是我國北方最常見的面食吃法之一。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“床子”,架在鍋臺上,把和好的面(經常用的是蕎面)塞入饸饹床子帶眼兒的空腔里,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,將饸饹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,等水燒滾了,一邊用筷子攪,一邊加入冷水,滾過兩次,就可以撈出來,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、紅白蘿卜等做好的“噪子”,就可以吃了。
|